上半年对于医药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困难时期. 投资者们陷入了“三不知”困境:不知道该买什么,不知道该买多少,也不知道如何买. 2023年似乎颠覆了所有生物医药子行业投资逻辑,无论是创新药、中药、CXO,还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消费医疗和医药商业。在这个时候,市场一直在变化,作为投资者,我们必须虚心向市场学习,否则我们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教育。
全指医药指数走势是一个很好例子. 在经历了2019年至2021年大牛市之后,医药指数开始了漫长阴跌之路. 目前,它仍然在低位横盘震荡,远没有复苏迹象.
不同板块涨跌总是有着不同原因。上涨板块通常有着市场预期高度一致理由,投资者做多情绪也很高涨. 而下跌板块则各有各悲情,医保控费管理系统可能是关键政策导致行业洗牌,行业景气度下降,上游原材料供应不足,或者下游客户减少了订单需求.
随着时间进入下半年,我们需要复盘生物医药各个细分行业表现,以寻找当前弱势产业周期中投资机会.
创新药是整个医药行业中最具魅力,同时也是最具危险子行业。相较于稳定盈利消费医疗、医药商业和医疗化等行业,投资创新药公司不仅仅看财务报表是远远不够. 因为大部分创新药公司都是“亏损大户”,甚至还是“三无公司”(无营业收入、无利润、无商业化产品). 如果按照营业收入和利润逻辑来投资创新药公司,那么基上亏损生物技术公司都无法被考虑.
投资创新药需要投资者具备高度专业化知识. 不仅需要理解公司研发管线和商业化前景,还需要关注公司治理内核。在港股和科创板上,有很多生物技术公司是借助政策东风和行业发展红利上市。一个公司能够在特殊时期上市,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认可了其核心产品,只能说在那个特殊条件下,你是被市场选中幸运儿.
2023年中最具代表事件就是康宁杰瑞和康. 前者核心管线揭盲失败,后者因长期安全观测患者数未达要求,可能会延迟上市。这两个事件发生打破了市场高预期,导致很多长期持有者对医药股看法趋于悲观,甚至引发了对医药公司之前夸大宣传“信任”危机. 许多医药公司股价出现了闪崩.
医保控费管理系统无论是投资创新药,还是其他生物医药子行业,我们都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寻找新投资机会. 只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我们才能在投资中取得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