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市场中部分医药股在7月4午后出现了暴涨现象. A股和港股市场上,涨幅居前医药股分别是荣昌生物、和佳退、贝达药业以及复宏汉霖、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涨幅均超过了10%. 这一医药股大涨背后原因,与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和《非独家药品竞价规则(征求意见稿)》有关. 这两个文件标志着一年一度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即将开始. 下面将重点介绍这两个文件内容以及对医药行业影响。
一年一度医保谈判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对于创新药企业来说意义重大. 《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给创新药续约进入医保目录带来了一定利好,降价压力也有所减少,这对于创新药回报和研发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根据规定,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医保后,原则上协议有效期为两年. 协议期满后,会对协议期内医保基金实际支出与谈判前企业提交预算进行分析对比,根据差异程度来决定是否降价并续签协议。根据往年续约结果来看,经过谈判续约成药品通常会面临进一步降价。例如,2019年经过谈判成续约27个药品,价格平均降幅为26.4%;2020年有14种独家药品按规则进行了续约或再次谈判,平均降价幅度达到了14.95%. 尽管去年医保谈判首次对目录内独家药品纳入医保目录采取了简化准入路径,即“简易续约”规则,但续约进入医保药品依然面临不小降价压力,尤其是适应证增加越多、越好替代进口药品。然而,今年国家医保局发布《谈判药品续约规则(2023年版征求意见稿)》更新了一些规则,或许能够改变这种局面. 征求意见稿中规定,2022年通过重新谈判或补充协议方式增加适应症药品,在计算续约降幅时,将扣除已发生降幅. 另外,连续纳入目录超过4年药品,医保控费管理系统在前述计算值基上支付标准将减半. 此外,按照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注册分类标准认定1类化学药品、1类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和3类中药,在续约时,如果比值A大于110%,企业可申请通过重新谈判确定降幅,重新谈判降幅可以不一定高于按简易续约规则确定降幅.
这几项新制定规则,意味着创新药医保支付价格天花板提高了,不再像以往那样大幅降价。这对于药企来说是个好,可以稍微松口气了.
医保控费管理系统总之,这次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新规则更加温和,有助于提振整个医药行业发展. 创新药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新规则获得更好回报,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更多创新药物研发和上市.
参考文章:久旱逢甘霖!医药股大涨背后利好。